爸媽必看!超前佈署開學前的準備,心理師教你4招幫助孩子降低恐懼感
孩子初次接觸學校、同學、老師時,不只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,對爸爸媽媽同樣也是件需要調適和適應的大事,快來看看專家有什麼建議吧!

文章授權:名日文化/文:鄭翔好 諮商心理師/授權媒體原址:美麗佳人 Marie Claire 


帶孩子認識校園與環境

孩子上學前,父母可以利用學校開放的時段,帶孩子到校園逛逛走走,讓孩子熟悉環境,降低陌生的恐懼感。如:

◆ 去看孩子所屬的教室。
◆ 陪孩子去找廁所,和孩子討論上課期間想尿尿,怎麼跟老師說;想大號,怎麼用蹲式廁所。
◆ 學校遊樂場在哪裡,讓孩子玩一下,有些輕鬆愉快的體驗。
◆ 和孩子約定上學、放學的接送地點,如果爸爸媽媽在約定的時間還沒有來,孩子可以怎麼處理?到哪裡找誰幫忙?爸爸媽媽的手機號碼抄在哪裡?事前的討論能幫助孩子有心理準備,遇到問題時可以如何回應與解決,就不會一時慌亂、不知所措。    

心理準備和情緒調適

如:

◆ 先和孩子討論上學後學校的作息、老師可能的期待或要求(如:自理能力、團體規範、午睡、排隊輪流玩、玩具分享日等)。
◆ 邀請孩子一起採購和準備上學物品,讓孩子為自己的物品都貼上姓名貼(可帶孩子去訂製喜歡的姓名貼),陪孩子一起將物品放入書包或提袋內,讓孩子對自己的上學物品有所了解與管理。
◆ 和孩子討論,想挑選哪個安撫物陪他一起上學、午睡,當他在學校睡不著或不安的時候,爸爸媽媽不在身邊,可以抱抱安撫物,讓安撫物陪伴他。
◆ 針對孩子提出的疑問、擔心,給予同理、回應和討論。

調整作息讓親子關係更親密

有些孩子未上學前,作息可能是晚睡晚起,父母需要幫助孩子調整作息,有助於孩子上學作息的適應。如:

◆ 在孩子上學前 2 週至 1 個月,即漸進式的陪孩子調整作息,讓孩子有充足的睡眠,可以在家從容的享用早餐,輕鬆上學,可以讓親子的一天有好的開始。
◆ 提早出門,讓上學途中成為親子的甜蜜時光,可以討論路上所見所聞,建立密切的親子關係。 

每天傾聽孩子分享學校生活

每天分別時間和孩子聊聊學校的生活,關心孩子在學校的概況,從孩子的分享了解孩子在校的適應狀況,以及是否有我們需要協助的部分。如:

◆ 特別留意孩子在校的人際關係,很多時候,孩子喜歡上學是因為他喜歡學校或班上的某(些)人。我會預留時間讓孩子在放學後可以和好朋友在校園玩一下,看著他們攀爬、跑步、盪鞦韆、溜滑梯、聊天和嘻笑,讓孩子有充分的時間建立堅固長久的友誼。
◆ 孩子是最誠實的裁判,如果你接孩子放學時,孩子就吱吱喳喳的說個不停,忙著分享他在學校玩什麼、做什麼、學到的東西,這個教學應該是成功的,孩子樂在其中。
◆ 我們家晚上睡前會有一個「分享生活點滴的時光」的儀式,孩子和我會輪流分享今天有什麼開心、不開心、喜歡或不喜歡的人事物。如:孩子分享喜歡上學的原因:「我喜歡 ○○ 師和 ○○ 老師,他們很好;每個月都有慶生會,可以吃蛋糕;每週五的玩具分享日,我可以跟同學一起玩戰鬥陀螺大賽;戶外活動很好玩,老師帶我們去學校外面製作地圖;今天下午的點心好好吃;上學超好玩的,我很喜歡,我要每天去上學……」

孩子也有 100 種以上不想上學的理由:「一整天穿襪子很不舒服;午覺太長了,睡不著很無聊;被老師扣點很傷心;兌換禮物換不到自己最喜歡的禮物很失望;被禁玩很難過;上學很累,想在家裡比較輕鬆;想回到小時候,不用上學的日子;媽咪,上學好無聊喔,我已經上學很多天了,你可以去幫我取消上學了……」。

 上學前的預備,有助於孩子心理準備、情緒調適和適應,因著孩子不同的個性與氣質,每個孩子所需的適應期程也會很不同,有長有短。這段調適期除了父母耐心陪伴,適時和老師反應與討論,親師信任合作,都有助於孩子上學適應、學習 與成長。

文章作者

鄭翔好 諮商心理師

大專院校 業界教師、兼任教師與心理師 家庭教育中心、社福單位、親子館、輔導室 外聘督導 政府、企業、醫院、學校、親子館、托育與課後安親機構、社福單位 講師與團體帶領者 實體/線上帶領《做孩子的『情緒教練』》、《升級親職教養力》、《做孩子『成長的鷹架』》、 《父母自我關照與支持團體》、《與孩子一起上的情緒成長課》等系列課程。 粉專《情緒成長同協空間》

訂閱名日文化

第一個了解所有最新消息、療癒活動資訊與趨勢的人。

父母怎麼進行情緒教養?三大方法培養孩子健康情緒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