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心理健康急救的現場,我們常會遇到「盡力了但還是幫不上忙」的情況。這樣的經驗容易令人挫敗,也會激起內心對「價值感」的懷疑。
文章授權:名日文化/文 / 覺察學派-轉化幸福教練Eva
在心理健康急救的現場,我們常會遇到「盡力了但還是幫不上忙」的情況。這樣的經驗容易令人挫敗,也會激起內心對「價值感」的懷疑。
那麼,對於助人者而言,我們要如何調整心態、強化心理素質,好讓自己不那麼容易被擊倒?
而對一般人來說,又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心理韌性與復原力,透過內在覺察與信念轉換,成為能調控自己情緒的主導者?
這時候,就要回到我長期教學中強調的主軸之一:幸福學 PERMA 模型。
SEL(社會情緒學習)從小學教育植入情緒覺察;
MHFA(心理健康急救)教我們如何幫助別人;
PERMA 則教我們如何穩住自己。
心理健康急救偏重於事件發生後的即時應對,而 PERMA 更像是一種日常累積的心理保護力。當我們越常在日常中練習,就越能提升自身的復原力與應變力。
什麼是 PERMA?
PERMA 是五個構成幸福感與心理韌性的核心要素:
P – Positive Emotion(正向情緒)
E – Engagement(投入與心流)
R – Relationships(有意義的關係)
M – Meaning(生命意義)
A – Accomplishment(成就感)
這五項可以各自鍛鍊,也會彼此加乘。當你開始練習在生活中感受更多正向情緒,你也會更容易投入當下、經營關係、找到意義,並持續實現目標。
這些不是「等到事情發生才來修補」的技巧,而是平時就該練習的小功課、小習慣與小覺察。它們像是在鍛鍊腦中的神經迴路:當挫折真的發生時,你會比較容易穩住自己,不那麼快掉進低谷。
完整的心理健康系統觀:SEL × MHFA × PERMA
我一直相信,心理健康不能只靠「危機處理」,而要從根源與腦神經結構著手。以下三個系統,是支持我們心理健康的關鍵支柱:
SEL(情緒教育):從小培養自我覺察與情緒理解的基礎
MHFA(心理健康急救):在成人階段學習幫助他人應對危機的工具
PERMA(幸福學):透過日常練習,持續打造內在韌性
這三者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統。
從「自我認識」→「幫助他人」→「穩住自己」,形成穩固的支持循環。
願我們每一個人,都能學會急救別人,也懂得照顧自己。因為,照顧自己,是我們能給這個世界最溫柔的回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