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常在聽到別人分享自己的生活時,產生羨慕的情緒,心裡想著:「我也好想要!」但這份「想要」,是真的嗎?
文章授權:名日文化/文 / 社工師走跳日誌
我們常在聽到別人分享自己的生活時,產生羨慕的情緒,心裡想著:「我也好想要!」
但這份「想要」,是真的嗎?
A 朋友說他每個月都會固定與朋友聚會,線上聊聊、關心彼此的近況,這個約定已經持續了一年。
B 朋友說他去遊學,一年內要去六個國家,每個國家待兩個月時間。
C 朋友說他今年的目標是每天固定運動,並挑戰完成台北大縱走的路線。
聽到這些故事時,第一個反應常常是:
真好,可以有一群朋友相伴。
真好,可以四處遊學,到不同國家旅行,認識很多新朋友。
真好,可以完成挑戰,維持身體健康。
我們會說:「我也好想要!」
但,我真的想要嗎?
我喜歡那種長期固定聯繫的相處模式嗎?還是久久見一次就好?
我能接受在不同國家中移動的奔波與不斷適應陌生環境嗎?
我對完成台北大縱走真的有興趣嗎?
還是,其實我只是以為我想要?
我只是覺得「我有了,就會很開心」,或者,我只是想和別人一樣,尋求認同與歸屬?
我們在說「想要」的時候,有了解背後全面的資訊嗎?
有做好準備去承擔付出嗎?還是只是「想」,卻沒有真的「要」?
其實,生活如此,求職也是如此。
我們會說:
想要錢多事少離家近;
想要遠距工作的自由;
想要年終十個月以上……
但也必須接受,這些條件背後的高標準要求與對應的努力付出。
所以,真的想要嗎?你想清楚了嗎?